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8月23日印发《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明确9大方面54种需要追责的情形。这份文件是在当前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制定的🧏🏻♀️,旨在通过制度安排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为下一步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做出保障性安排🧢。
《意见》目标是什么
《意见》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在2020年年底前全面建立覆盖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及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根据意见确定的时间表,到2020年,要能够做到对相关责任人及时追究问责,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意识和责任约束显著增强。
《意见》追责范围是什么🧾?
《意见》规定追责范围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较大或重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责任。
追责范围包括九个方面的情形🤧:集团管控、购销管理🧑🏼🔬、工程承包建设、转让产权及上市公司股权和资产🧑🏿🚒7️⃣、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并购、改组改制🧎➡️、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比如,在投资并购方面可以被追责的情形包括📽:未按规定开展尽职调查♋️,或尽职调查未进行风险分析等🗯,存在重大疏漏🕝;违反合同约定提前支付并购价款等。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这意味着无论是否已经离开了企业🚊,相关责任人都要承担应有的责任。
《意见》追责方式有哪些?
在责任追究处理上📮,意见明确了组织处理🐥、扣减薪酬🧣、禁入限制、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等五种方式。这几种处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一旦被认定发生国企资产损失,相关责任人不仅将面临从“批评教育”到“免职”等不同程度的组织处理,还可能同时面临经济上的严惩。
根据意见🧂,扣减薪酬包括扣减和追索绩效年薪或任期激励收入🫅🏻,终止或回收中长期激励收益👨🏼⚖️,取消参加中长期激励资格等👩👧👦。此外🙋🏽👩🏻🚒,如果被给予“禁入限制”的处分🤰,相关责任人将“五年内直至终身不得担任国有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谁来实施《意见》
根据意见🙃,一般资产损失由本企业依据相关规定开展责任追究工作,上级企业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可直接组织开展🌈。达到较重或重大资产损失标准的🛌🏻,应当由上级企业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开展责任追究工作。
如果多次发生重大资产损失或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影响、资产损失金额特别巨大且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应当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开展责任追究工作👩🏽🚀。
专家解读
彩神1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与公共咨询事业部咨询总监董彬指出🏎,本次《意见》的公布,有两大值得关注的亮点:
1. 亮点之一:本次《意见》以倒排时间表的方式明确了工作机制体系:
“在2017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在2020年年底前全面建立覆盖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及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 到2020年,要能够做到“对相关责任人及时追究问责🏄🏽♂️🙎♂️,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意识和责任约束显著增强”。将此前分散的没有明确体系的国企违规经营投资追责问题做了系统性的制度规定。
2.亮点之二:目标🤛🏼、追责范围、追责方式👩🏭、实施主体等细节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威慑力大🕵🏼:
《意见》明确“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这意味着无论是否已经离开了企业,相关责任人都要承担应有的责任。
在责任追究处理上🤵🏻♀️,意见明确了组织处理、扣减薪酬、禁入限制、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等五种方式。这几种处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一旦被认定发生国企资产损失,相关责任人不仅将面临从“批评教育”到“免职”等不同程度的组织处理,还可能同时面临经济上的严惩。
根据意见,扣减薪酬包括扣减和追索绩效年薪或任期激励收入🦇📮,终止或回收中长期激励收益,取消参加中长期激励资格等。此外🤾🏻,如果被给予“禁入限制”的处分,相关责任人将“五年内直至终身不得担任国有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意见》要求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细化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的原则🧎➡️⚈、范围💔、依据、启动机制、程序、方式👌🏼、标准和职责,保障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jp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中国政府网,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彩神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