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并购:化解产能过剩的市场化手段
由于退出壁垒的存在🏋🏽,企业一般不会自行退出,更多的退出是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的,其中包括:行业内企业的整合性并购和行业外企业的进入性并购🧚🏼♂️。从本质上说,产业并购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是资本由低效配置向高效配置流动的过程♑️。产业并购✒️🐋,在不占用🧥、不牺牲新增资源的同时,能够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是盘活盘优存量资源的重要工具📓。
一般来说,成功的产业并购对并购双方均具有积极意义:
对并购方企业而言🧑🦼,借助兼并收购这项工具,可以快速完成外延式扩张。产业并购在模式上可分为两类: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就横向并购,产业并购可以帮助并购方企业借助同行业内被并购方企业的产能、资源、品牌及渠道,实现规模有序扩张,做大做强🚴🏻,快速进入新区域市场;另一方面🐑,横向并购也能够有效的减少市场竞争者数量,减轻无序或恶性竞争,特别有利于剩余竞争者调节产能,缓解市场供需失衡状况💁🏼,对化解产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就纵向并购💇🏿♀️,产业并购有助于并购方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的价值最大化🌡,在原材料获取或经销商议价方面👨🏼🚬,培育整体竞争优势;此外🌀🤹♂️,纵向并购对于并购产业链前后端企业的另一项重要意义,就在于可在系统范围内、根据市场供求同时配套调整上下游企业间的产能,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滞后性。
对被并购方企业而言,产业并购可以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过剩产能行业普遍存在需求萎缩、预期偏淡🥵、融资受限👯、盈利微薄或亏损等多项问题;进行产业并购,通过并购方企业的资金融入及成熟管理经验的输入👏🏿,从业务、人力资源🕶、文化、财务等多方面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促进市值提升,从而形成财富效应和并购效率的良性循环。
在需求退减的宏观环境下,企业和资产价值因市场萎缩而减值,企业一方面希望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或加速转型提升品质✴️;一方面又面临政策监管压力和资金融入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产业并购促进产能整合、化解过剩产能,有着现实的意义:
首先🤴,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缺乏领军企业👱🏻♂️🧏🏻,各地区分而治之🎙,市场区域化的被隔离,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是导致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严重的重要原因。产业并购,以国内现有优质企业👰🏽♂️、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进行行业内部或上下游间的整合🏥,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其次👩✈️,产能过剩行业具有初期投入大、人员负担重的特点🫴。一刀切式的淘汰,是对基础投入的严重浪费⚠️,同时大量职工的再安置🛸👱,也关系到地区社会稳定。产业并购,并购方可通过资源及管理的输入,提升被并购方的经营管理效率,将被并购方基础投入的损失以及人员安置的消耗降至最低。
此外🍝,政策环境和融资环境的变化也限制了过剩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成长🧜🏼♂️。《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而过剩产能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特点;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分享这一规模红利👩🏻🔧;而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严禁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更对中小企业维持持续发展的资金链提出了考验。产业并购,以优势企业整合弱势企业,有助于突破弱势企业在资金🍃、资源及渠道上的发展瓶颈,有利于并购后的做大做强。
针对我国经济运行特点,近年来中央对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十二五”期间,多项配套文件的陆续出台,为产能过剩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及产业结构升级🎰,拟定了清晰的并购重组框架。
产业并购的关键因素
1.产业并购应充分尊重企业意愿
产业并购应当是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将人财物、管理体系等通过市场化行为进行有效重组🐒。但目前针对产能过剩五大行业的并购重组,大部分不是由企业自发进行🕺🏽,而是由行政权力进行主导的🖨。但此类行政性并购往往效果不佳🍧:地方政府推动并购的着眼点是单个企业的做大做强,而不是竞争力的提升;并购重组变质为债务合并,原本资金链紧张的并购方,在行政施压下收购某产能过剩企业,抛出真金白银,更加剧了自身压力。所以,从行政性并购向市场化并购过渡,是未来通过产业并购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引入民营资本🟫🌗,以市场对效率的追逐来规避行政行为的盲目性🪰。企业根据自身战略需求进行市场化的外延扩张🧑🎤,才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2.产业并购应注重并购后实质性整合
产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实质性的整合作为配套。并购整合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并购重组只重规模、不重实质,并购完成后仅仅是整体规模有所扩张,双方在资源及渠道利用上,并未发挥协同;二是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掠夺式整合,不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对被并购方的资产及上市地位进行挤占抢夺😴。两类误区均是致使并购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导致失败的根源。而实质性的整合,则包括:业务流程整合、人员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和产供销渠道整合,并购双方在目标达成一致、积极应对融合后,才能取得“1+1>2”的并购效果🎼,此时并购双方才可以共享新增价值,实现双赢的局面。
3.产业并购可借力资本市场进行运作
产业并购的完整运作🧑🏿🎓,与资本市场密不可分。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入并购所需资金🦒,并以资本运营为杠杆进行兼并收购,取得产业整合的控制权🍼,从而实现对整个产业整合的目的。
目前📥,产业并购中🫸🏿,融资活动的常用工具包括:银行贷款🃏🧘♀️、增发🤽🏿、配股等🧑🏽⚕️,发行企业债🍷、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借助产业并购基金等融资方式也更广泛的被应用。《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在政策上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并购融资🙇🏿♀️,给予了支持🏊🏿♂️🧑⚖️,包括💏👷🏼♂️:鼓励商业银行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可延长至7年;提倡大力发展各类机构投资,鼓励创新基金品种🧏🏿♂️,开拓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未来🈺,就化解产能过剩进行的并购🌊,其融资渠道的拓宽以及支付方式的丰富📔,将会是必然👩🦰。
针对此次产能过剩,中央提出“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整治思路。产业并购,作为整合思路下的重要手段,与拓展国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淘汰落后产能等协同配合,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以预见,在化解产能过剩的道路上,推进产业并购的市场化方式将会是大势所趋👩🦼➡️。
本文为彩神1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事业部吴敏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