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一:以自然资源带动城镇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30年。城市所辖范围扩大了二三倍🤞🏽,城镇化率达到53.73%🏌🏼,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各地城镇化的探索进行分析归纳后我们发现,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六种类型:
这种模式主要利用了地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的培育和对企业的吸引作用,实现人口聚集,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内城镇化的进程。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基础主要包括化石原料资源型和金属矿资源型等。
这类城镇的典型发展模式是由于某一地区范围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企业为了开发利用如煤炭、石油、矿石、稀土、森林等自然资源🚣🏼♀️,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新建配套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形成人口集聚效应,产生规模化🌜,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城镇发展模式👳🏽。此类自然资源一般难以长距离搬运🛤,需要在产地进行加工👩🏿🍼、冶炼🧫。另外这类资源主要是为了满足现代生活所需,因此附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并且自然资源的开采成本一般远低于实际价值。典型的当代资源型城市就有鄂尔多斯市和克拉玛依市。
【案例:鄂尔多斯】
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有着“煤都”之称,其境内地下有储量丰厚的能源矿产资源。截至2012年,鄂尔多斯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城市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约1,880亿立方米,占全国三分之一🉑。鄂尔多斯的丰富资源吸引了众多煤炭领域的投资,巨额财富的积累为它的城镇化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凭借其丰厚的煤炭资源😻,鄂尔多斯从一个贫困落后地区👟👨🏿🎨,发展成为全市常住人口201.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6.01万人,乡村人口55.7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2.4%。十年来,鄂尔多斯累计转移农牧区人口50多万,全市实际从事农牧业的人口仅为20余万👨🦳。同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25%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
【案例: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市取名自维吾尔语“黑油”之意🐡。从1955年一号井开采,1958年建市,现如今克拉玛依已经成为戈壁滩上的拔地而起的石油城市👩❤️💋👩⛹🏿♂️。建市50多年来🔓,在油田区域范围内,围绕巨量石油储备这一天然资源,建设了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技术服务🫅🏻、机械制造、石油储备🐌、工程教育等产业设施,克拉玛依也从没有草马、荒芜人烟的戈壁荒漠发展成如今地区生产总值810亿元🦸🏻♀️,聚集人口40万元的现代城市。2条国道公路👨🏿💻、3条省道公路、3条县乡道公路和100多条(段)油田专用公路组成了克拉玛依市的公路交通网络,机场🥑,铁路等交通配套设施也因石油资源开发而建设齐全。克拉玛依成为了“依油田而起👨👩👦👦,因油田而兴”的城镇化发展典型案例。
在历史的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概念也不断扩大🫰,融入人文价值的自然资源也由于其稀缺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例如景德镇的陶泥、宜兴的紫砂泥等。这些当地特色的自然资源🎙,尽管自身的价值有限,但通过人文工艺的累加↕️🕵🏻,曾几何时也造就了当地城镇的繁荣。
以自然资源带动的城镇发展依靠的是自然禀赋👮🏻♀️,例如像“大庆”这样的城市很难得以复制🧔🏻♂️🕵🏻♂️。未来随着自然资源开发技术不断更新🫲,如页岩气、风能等新型资源开发会带动一批新的城镇发展起来🏎。以自然资源带动的城镇发展模式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资源开采难以为继,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城市功能缺位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难度大☂️。这类模式下的城镇需要在发展后期谋求转型🧑🧒🧒,走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来🫄🏼,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例如大庆市引入吉利汽车等产业内的龙头企业💗,赶在“油没了”之前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探索转型。
模式二👈🏿:以区位优势带动城镇化发展
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各城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而获得发展契机的案例屡见不鲜🗳,他们利用区域地理上的优势发展较有特色的单一产业,如旅游资源🤙🏽、边境优势、海港特色、交通枢纽等,再由单一产业兴起带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
地域范围内的优质旅游资源和边境贸易便利性往往是得天独厚的发展契机。随着人民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对文化建设概念的增强,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各地也凭着各具特色的旅游概念,吸引着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游客,例如,中国南部的海岛概念🤵、云贵川的喀斯特地貌,中西部的红色旅游概念,北方的丝绸之路概念等👨👦。旅游业所具有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属性,这决定了其在城镇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典型案例也很多👱♂️,例如海南的三亚、四川的九寨沟等。
另一类利用区位优势的城镇主要依靠港口或交通枢纽的便利👨🏻🦽➡️,伴随着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复苏而发展起来🫶🏽,他们或是陆上的边境口岸,或是拥有先天优良的海港条件。这些城市借着进出口经贸往来繁荣复兴的东风,逐步成为重要的口岸城市。在我国这样的边境口岸,南有广东、珠海,东有上海、大连👨🏽🔬,北有延边、丹东🧠,西有霍尔果斯等。
【案例⏱:三亚市】
在改革开放之初,三亚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凭借难以复制的地理位置以及独特的气候与环境,三亚市逐步转变成了国内旅游度假胜地⛔。2013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2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8亿元👨🦽➡️。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三亚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为了配套开发区域内旅游资源,先后建成了立体化交通网络、南山货运港;此后凤凰岛📧、三亚河👨🏽♢、半山半岛等邮轮、游艇基地相继投入运营💆♀️🚵🏻♀️;凤凰国际机场改扩建不断取得进展🥝,大隆水利枢纽工程等水利调剂工程陆续建成运行。旅游业为三亚市带来新增就业岗位20余万,时至今日三亚市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6.21%。
【案例:霍尔果斯市】
新疆霍尔果斯市是中国向西面对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距离最近🚶🏻、最便捷的口岸城市,已成为中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重要支点。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近几年霍尔果斯市吸引了30多家国内外企业落户园区,其中包括:索菲娅食品、曼莎袜业、瑞威兰食品,吸纳从业人员1,800多人,吸收各类投资资金7亿多元。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路联通全自治区,电气化铁路直通城市并与哈萨克斯坦接轨💃🏽。2014年6月国务院正式下发通知🍗,批复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建市人口12万🛅,这对一个戈壁滩上的城镇而言已经是非常大的规模了🚼。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起来的城镇离不开自身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但这一类型的城镇发展过程中面临激烈的国内与国际竞争👨🏽🚀🦦。在我国拥有优质旅游资源的城市不在少数✨🫢,同样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地区中有多个已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海岛旅游概念也面临着周边国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海岛旅游城市的挑战👩❤️👨。东亚航运最大枢纽港的称号一直在区域范围内的多个城市间竞争。因此🧑🏽✈️,这些城镇的崛起除了自然条件的优势外,更需要国家战略上的重视与政策上的支持,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旅游服务👩🏻🦽、运输设施的建设完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先机🍋。
模式三:以核心企业带动城镇化发展
核心企业带动城镇化发展进程主要是依托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发展👨🏼🚒👨🦽➡️。区域内核心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向区域内集中,配套的生产要素聚集发展出了众多分支产业🚰🙍🏽,例如:仓储💪🏽、物流🪖、加工等💁🏿♂️。大规模的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活居住设施的需求,城镇化便成为大势所趋。这其中不乏丰富的案例,例如长虹之于绵阳💇🏽♀️,东汽之于德阳🤏🏼,波音之于休斯顿。
【案例:绵阳市】
四川长虹是绵阳市启动的引擎。20世纪以来,长虹对绵阳贡献了绵阳市工农业税收的40%🦻🏽🤽♀️,绵阳平均每年财政收入的2/5以上来自长虹🥐。长虹对绵阳城镇的贡献还不仅限于财政◼️,集团每年约投资近1.5亿元建设产业园、厂房及配套设施,吸纳大量的当地劳动人口🐘。利用自身影响力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带动了绵阳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当地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案例:十堰市】
东风汽车公司原名第二汽车制造厂,根据当时的国家三线工程要求,于1969年9月正式开始在湖北省郧阳地区的十堰镇进行建设。当时的十堰是个偏僻的山区,对外交通不便。正式为响应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与运营👩💻,十几万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奔赴到这里🪤。几十万人要生活🛖,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购物、娱乐🌔、上学、看病等最基本的需求必须满足🚘,但在一穷二白的大山区这些都没有。除建工厂外,又花大力气来建社会——建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建商场🈷️、建医院🙀、建公园👇🏿、修马路,甚至火葬场🕵️♂️,结果还是违背了当年进山的初衷——远离城市。世纪上是新建了一座城市。这四十余年来💆,随着第二汽车厂的建设及发展👦🏻,十堰从一个偏远小镇发展为著名的汽车城🎯。
这种模式下城镇发展以核心企业集聚为基础,因此城镇化的未来发展会深受核心企业所处行业的行业周期与核心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所影响。因此🧑🏼✈️🎀,此类城市发展起来之后⛲️,有必要在之前的上下游企业中多培育一些其他产业的重点对象,树立起多个核心企业👏🏻。
模式四:以产业园区带动城镇化发展
这一模式是以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高产业聚集度🫵🏿、发展经济来吸引人才并推动周边城镇化的发展😸🧚🏽。产业园区,特别是高新科技园区带动了新型工业化的配套设施,引领了新型城镇规模的形成🧑🏽🎄。通常在更小范围内能够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优势🐁,例如信息互联网应用产业。该模式在我国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是苏州工业园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典型的依靠产业园区的发展带动的新城建设🙅🏼♂️。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0亿元,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城⛹🏻。苏州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加盟,同时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的进入⚒。截止至2013年5月,苏州常住人口约76.2万👩🏼🦰。为配合园区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新建了高铁等城际交通,使得园区内居民20分钟到达上海🕢、60分钟到达南京🥗🍟,便利的交通配套设施又加速了园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这种模式下城镇发展以产业集聚为基础👨🏽,通常它的选址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位置有关,可以产学研相结合;政策扶植则是很强的助力,因为这样可以吸引到更多优秀企业和人才🟪。但是,这种模式下,产业结构的变化将会带动城镇发展模式的相应调整,产业繁荣和衰退的周期变化,同样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化的兴起和没落🤏☄️。因此,这类城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务必要考虑培养其它产业的发展模式,否则单产业下的城镇发展模式容易重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覆辙✦。
模式五:以国家政策带动城镇化发展
这种模式下的城市化发展利用了本地区的区位特色,配合以政策及制度优势在区域内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企业,由这些企业的发展拉动了城镇化的建设🤒。经济特区的国家宏观政策和配套优惠措施吸引着各地企业。这些政策优势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国内的经典案例包括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案例: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长离不开政策的扶植。1980年8月👨🏭,深圳设立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正是由于这国家的一系列关注🙍🏻♂️,深圳发展迅速➝,实现了30年GDP年均增速25.8%🚍🩴,区内约有60家上市公司🏇🏼,涵盖金融投资、计算机及零部件、通讯器材、影视听产品、光机电产品、通讯器材👏、生物工程多个领域👱🏻♂️。腾讯科技、华润万家、华为技术🐽🍋🟩、平安集团等龙头企业在这里涌现。在深圳落户的大型企业又通过自身经营规模壮大和产业链的扩展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在区域内的集聚,发展成为大城市🏊🏿。如今,深圳特区常住人口已达1200万。
【案例📝:酒泉市】
酒泉市也是一个政策扶植的城镇化典型案例。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始建于1958年,在近万原住居民迁徙的同时,大批的航天行业人才迁入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到了2003年10月💦,随着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酒泉开始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随后,酒泉市政府把整个周边地区合称为“宇宙经济特区”,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游客💶。由航空业起步,而后其旅游业带动,酒泉的发展举世瞩目🤽🏼,这种发展也让酒泉也渐渐“热闹”了起来。2003年以前,酒泉地区的人口原来不过1000多名,现如今全市辖“一区两市四县”的总人口已达110万人,酒泉城区人口40万人,面积80平方公里👎🖐🏻,道路、供水🧏🏻♂️、供热、排污等市政设施也逐渐配套完善↪️。
这种模式下的城镇化对政策的依赖要远高于其他几种模式,而国家政策对其核心产业的推动会使它的初期发展相对更为迅速4️⃣,也更为引人注目。到了发展后期,这类城镇就会很容易出现由起步产业带动其他多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对于相对偏远地区的政策红利区域而言📛,应当尝试带动临近区域一同发展,形成“大城镇”🦍。
模式六:以政府行政中心转移推动新城发展
通过部分政府行政中心向新区转移,带动新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投资📑、地产开发🎂,使新城区得到迅速发展🤑。国内许多的老城区都通过这种方式发展新城区。此模式的在国内较为突出例子便是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
【案例😚:郑东新区】
随着2011年河南省政府搬迁至郑东新区👃🏻,新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投资🪤、地产开发等等逐渐被带动起来,新城区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郑东新区规划控制面积370平方公里🙊。截止到2013年7月底,实际入住人口已达103万人。现如今,郑东新区已经形成了以金融业为主导,高端商贸业为支柱👰🏻♂️,总部经济😆、会展业为配套多元发展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由于行政中心与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因此应当十分注重这种模式下行政区搬迁对新驻地和原驻地的不同影响👨🏽🍳。一般而言,行政机关搬迁对搬出地城区经济的影响遵从距离递增规律,搬迁的距离越远,由搬迁引发的连锁效应越大,对原驻地的影响越大。应当充分考虑两地的综合影响后,再谨慎选择使用此类城镇化发展模式。
本文为彩神1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与公共咨询事业部吴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